是什么阻碍企业精益改进的步伐?
发布时间:2020-12-21 09:12:28
提起精益管理,很多企业并不陌生,但是,回顾过去几年推进精益项目经历,发现真正做到精益的企业少之又少,多数企业对于基础的现场管理,也只停留在“表面功夫”上,而精益管理所强调的系统改善、浪费消除等目标很少被真正触及,很多企业做精益只是“跟风”,每当精益专家问及企业为啥推行精益管理时,回答总是不尽如人意,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在思考。
适逢最近又碰到了一个现实的案例,企业推行了多年的6S管理、精细化管理、精益管理等,但并没能带来经营业绩的提升,员工也没有体会到由此带来的获得感,反而陷入了各种事务性工作的困扰之中。这样的情况显然不是个例,在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后,想起了日本精益生产专家,原NEC电子会长佐佐木元的一些关于企业推行精益的的观点,他对于企业精益推行中一些问题的阐述,或许能够给予我们一定的启发。
一、什么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在经营工作中,我们把资金、人才、品牌作为第一资源,但是,佐佐木元告诉我们: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把时间作为第一资源来考虑,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的需求节奏来决定生产运营的节拍。
制造业的管理者们都知道,生产时间=加工时间+搬运时间+检查时间+停滞时间。但是,却鲜有人分得清楚,在制造过程中有两种技术,即生产技术和制造技术。生产技术是由设备带来的,它决定加工时间;制造技术是流程和作业方式带来的,它决定搬运时间、检查时间和停滞时间。
遗憾的是,中国企业更多地关注缩短加工时间,更换更高级的设备,提高技术水平。因此,导致一些管理人员给老板出难题,一推进精益生产,就要求自动化,要求上设备,这是重知识不重智慧的思维。
其实,推进精益生产的本质不是让我们更新设备,而是在现有条件下,发挥更高的效率,更多地是从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上着力,排除浪费,增强自己的制造技术,缩短生产过程周期,带来现金流的增长。佐佐木元给出了非常重要的改善顺序的建议:第一步,作业改善先行,不花钱、动智慧、去行动;第二步,设备改善;第三步,布局改善。
还有一个观点需要转变。很多企业以为,精益生产仅仅是指用于生产和品质管理的工厂内部管理系统,其实,精益生产的系统是集市场信息和生产为一体的经营系统。大野耐一也说过,脱离了市场的信息,我们就是瞎子。
二、你应该调动谁?
很多企业学不了丰田生产方式,认为标准设不好。其实,标准不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定的,标准执行不下去的原因,是没有调动一线员工的积极性。丰田是强调班组长来设定标准的,管理标准不是从外部拿来,而是自己企业做出来的,然后不断进行更新与完善。
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通过营销流入生产现场,供应商也会变化。佐佐木元质问:这些是能用管理者的逻辑和知识控制的吗?所以,需要尊重班组长的行动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智慧。知识不是力量,知识只有通过行动转化为技能和智慧才有力量。佐佐木元直率地说:中国企业各层管理人员的知识已足够,但智慧不足,这是因为行动不够。
三、你应该淘汰谁?
阻碍中国企业推进精益生产的最大原因还是惩罚文化较为普遍。通常是管理者设定一个目标或者标准,员工没达标就扣分罚钱,而不是想办法把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这是典型的用经营的手段进行管理的思维,难以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感情。
佐佐木元指出,推行精益生产后,企业30%的员工要被节省下来。但是,不能简单地将他们裁员。恰恰相反,企业应发挥这30%员工的作用,把他们转化到新的事业或者管理工作中去。如果末位裁掉,工人就不会把问题或者经验告诉你,因为他担心下一个会是他。这样,精益生产肯定推行不下去。
日本德川时代“家”的意识转化为“公司”的集体意识,传统的“武士道”精神转化为强烈的竞争意志和对公司的效忠,这些都使日本员工愿意和企业长期追求一个目标,而不像中国企业打破终身雇佣后,人才频繁流动,导致员工的行为浮躁,只对短期结果负责而非长期利益考虑。在考虑淘汰员工时,我们经常想到的是短期的效率,而没有问问自己:这种不安定感,这种惩罚感,是否阻碍了员工的奉献热情呢?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来激发员工的才智 ?
四、经营层应该做什么?
丰田认为,在改善成果的发表会上,应该是实现改善的人做发表报告,而决策层和经营层是“听”的角色。经营层和决策层应该发表的是如何运用“改善的成果”做好经营的改善工作。这样,经营和管理互相促进,才能使改善的热情沸腾起来。
五、你相信有多少人可以优秀?
美国的核心思想是20%的员工是优秀的,是社会的精英。日本是反二八理论的。丰田认为,至少80%员工都是优秀的,10%是最优秀的,10%是笨的。但即使那10%的笨,原因也是在领导身上。这种哲学上的冲突导致美国学不了日本。那么,中国的企业家,你相信有多少人是可以优秀的呢?
六、你能超越社会文化吗?
《哈佛商业评论》评论,丰田最可怕的是一种原则的力量,一种追求极致的思维,而不是生产工具与方法而已。日本经济新闻也说,丰田有着向极致企业挑战的改革基因。
显然,丰田生产方式的这种极致原则是受益于日本民族的国民性。在丰田现场,你可以体会到精益主义;在日本商场,你可以体会到精美主义,随处可见绚丽迷人的包装,日本的传统文化有其精致细腻的美学价值。
这种追求极致的思维中国企业也能有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如果企业的领导人也能从这一刻建立起一个追求极致的目标,能够对上述观点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那么我们相信企业已经迈开了精益改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