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建设“先僵化、再优化、后固化”

发布时间:2019-08-08 17:32:55

我们给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或流程辅导过程中,在多个场合听企业管理人员讲过华为流程建设三化原则,即“先僵化、再优化、后固化”,简明扼要阐述了企业流程建设的步骤逻辑。

之所以“先僵化、再优化、后固化”传播甚广,这与华为成功的流程体系建设有密切的关系,毫不夸张地说,企业家任正非10多年前对流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仍指导着目前国内绝大部分企业流程体系建设工作。

总体而言,虽然绝大多数管理者对华为的三化原则给予高度的肯定,但在我们提供流程咨询服务过程中,有一些管理者持怀疑的态度,无论是认同者或不认同者,都有自己的理由和解释。但是,我们却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管是认同还是不认同,相当一部分人并没真正去理解过华为流程建设三化原则提出的背景和应用前提条件,很多人道听途说,然后就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并无限诠释,结果在应用的时候就会出现很滑稽的事情。

也正是看到有些企业张口闭口学习华为流程建设三化原则,但流程建设工作动作严重变形,甚至还浑然不知。比如,有企业认为“先僵化、再优化”就是先有后好,先梳理后优化,先强化流程执行力。

首先,华为流程建设三化原则提出的背景是华为导入国外成熟的流程体系,比如导入IPD集成新产品开发端到端流程,强调“僵化”就是强调不要刷小聪明,不要不懂装懂,甚至“削足适履”,也要先用起来,真正消化吸收后,再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但是,这里的僵化等同于很多企业理解的“先梳理企业流程现状,按流程执行”吗?很显然,南辕北辙,华为“僵化”的前提是导入了一套代表更高生产力的新业务模式,所以才更加强调先充分消化吸收外部经验。

有些企业花了2年时间做流程梳理,甚至我见过某企业制定了一个五年流程体系建设规划,第一个五年就是完成流程现状梳理,一直在强调学习华为,学习三化原则,其实自己误入歧途。

企业在没有任何外界成熟业务流程体系导入的前提下,花费了很大精力梳理企业流程现状,而且因为仅仅定位于梳理流程现状,所以公司高层对这项工作的实际投入并不高,更多仅仅依赖于基层完成工作,对梳理成果也不会做一一评审,结果产生了一大堆文件,但看不到效果,还自我心理安慰“至少有了基础”,当再计划花2年做优化时,一定会发现绝大部分工作还是从头再来。

有些企业从字面上去理解“后固化”,认为固化就是指信息化,结果只重视流程本身的梳理和优化,忽略了及时IT固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IT落地是后一步的事情,导致流程建设落地性很差。流程和IT要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

其实,信息化并不是华为流程建设三化原则中“后固化”的全部内涵,这里的“后固化”当然包含信息化,但更加强调地是,经过外部标杆经验导入“僵化”阶段,经过充分吸收并结合企业内部实际情况“优化”阶段后,企业要把工作经验和知识从人脑袋里面不断沉淀固化到流程中,固化到流程的表单中,让组织能力有记忆、可沉淀、可积累、可复制。

信息化当然要贯穿“僵化、优化、固化”整个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持续的循环,怎么可以简单地分出一个先后呢。

华为流程建设三化原则很好,我们非常认同,但它有其提出的背景和应用前提,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才能融会贯通,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