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0-12-21 09:20:53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背景
1、顺应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财政部2014年1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加快会计职能从核算到管理决策的转变和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管理会计信息化是管理会计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随着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和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2、低成本战略、精细化管理、增强风险管控能力的必然选择
在日益严峻的经济压力和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战略转型、精细化管理、风险管控的需求更加迫切。传统财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财务需要从“核算型”转向“数字管理型”,更好地支持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管理会计作为企业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应用于实践必将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管理会计信息化更加重视数据整合能力和深度挖掘应用,通过管理会计的职能,运用信息系统的大数据和智能分析,寻找低成本的释放空间、精细化管理的有力抓手、风险管控的敏感地带,及时发现和动态管理,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的难点
1、信息化水平不高,业务、财务数据孤立
管理会计运用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撑,现在很多公司信息系统林立、系统之间不能打通,生产系统、设备设施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等未能做到数据共享、数出一门。业务数据不准确、口径不一致,必然带来管理会计工具运用的障碍。
2、财务数据的颗粒度不高,精细化管理无处着力
财务部门是一个公司业务数据的汇总和输出部门,换句话说,“财务数据取之于业务,用之于业务”。财务部门拥有着最多的数据资源,是给企业带来巨大价值创造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如果财务数据的颗粒度不高,会导致数据分析的精确度不足,数据的偏差会影响管理的重心和决策的支持。
3、业财一体化程度较低,流程管控方向不明
一些公司的流程标准化、业务标准化、审核标准化不足;管控流程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不够,会计核算质量不高,导致业务和财务的融合程度较低,并没有为公司提供一个高效、高质量的支撑基础、为公司的价值创造指明管控方向。
三、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主要做法
1、线下:完善制度、标准体系,规范业务流程,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规范的管理流程将企业的各项业务细分成若干的环节,在每个环节通过规范的动作,实现高效的完成工作。如何将各项业务进行细分,把需要管理的事情按照作业链条分成若干个程序上的细节,如何提高管理效率,则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将各个流程或者细节的效率提到最高。
2、线上: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共享平台,提高企业管理质量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共享平台通过设置标准化的业务表单,切入到具体业务流程,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描绘清晰的业务流程图,实现全业务流程的线上操作,利用标准化的业务数据,完成数据多维度高效、快速、准确地积累和沉淀,形成适用于各个层级的管理报表。共享平台可以促进财务从事后核算为主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决策支撑的转变,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战略实施的有效性。
3、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视角,加快线下线上业财融合,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长远来看,企业将形成线上共享平台和线下业务流程的全生命周期的业财融合,共享平台把财务管理工作嵌入企业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有机融合。除此之外,在这个业财融合的体系下,还将拓展业务支持、投资估值、对外融资、合规管理、风险防控、战略实施等一系列管理活动。通过员工的深度、高频的使用,确保每一个员工了解相关流程的上下游,贯彻公司的业务理念、管理理念。如此,每一个业务流程都是责任清晰、过程可控的,每一个业务流程都是可以定性分析或量化评估的,在保证风险控制和资源灵活调拨的情况下,推动整个业务的高速增长。
最后,在探索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中,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共享平台,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管理会计信息化需要依托管理信息系统共享平台,将分散在不同项目和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过滤、整合、储存,打通各部门作业环节中的所有数据,以数据驱动思维,推动流程管理,提高精益运营能力、防范风险能力、战略管理能力以及价值创造能力。